第(2/3)页 卓洛兰也很奇怪大魔王的胸襟,他们工业司自己的北京造船厂,在下代万吨海船上选用叶家轮机,这应该算是无耻的叛变了。但大魔王竟是没干涉造船厂,相反狠批了许浪山一顿,说这是许浪山的错。 因为许浪山的固执把造船厂的人也惹毛了,老许评击说造船厂的设计不给力,最好整个方案都选用机械厂的才好。造船厂又不是西北系的人,而是沈括系的,于是就放话“要是老子们有办法,小船都不用你家的机器”。 说起来卓洛兰也不懂,为何叶家的机器产出会如此之快? 因为并非叶无双自己造。她们牛逼的在于只定了标准,其中三分之一的零件是曹集煤场生产,另外三分之二部件,有十几个不同的作坊在供应。 叶家在北京的厂房,只负责组装就行。 这就是他们质量奇差的缘故,就算是有了标准,但这时代的工艺,又不是自己产业链全环节控制,就能想象出叶家机器的工况和效率了。 叶无双的许多想法都还处于尝试中,各供应商间的质量控制、检测、验收等等环节都需要等着磨合。 是可以扭转一些的,但为了效率和成本,不可能在质量和推重比上匹敌老许他们厂。但好处是不复杂,标准有了后未必需要叶无双的人保修,精密度不高的情况下,差不多的作坊就能制造配件,差不多的人,就能自己跟换配件。这就是叶家机器的长处,依托于统一的标准上。 与此同时叶家在号称工艺皇冠的总装流程上,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 这还真是一种技术,零件越多的东西,总装起来的累积误差越大,尤其来自万家牌的各种部件都不是叶家自产的。换一般人组装的话那不叫误差,它能在最后多出几个零件来让师傅抓狂。 但现在叶无双的技师就能更具经验,把来自各家、质量和精度参差不齐的无数配件间的误差拉扯平、组装出基本能用的机器来。这真是大技术,讲究的是整体协调,譬如供应链之上谁家的零件歪了些,肉眼看不出来,但经验不足的总装师若全部依照规矩流程进行,最后就绝对装不起来,或者勉强装起来运行不了。 这个过程要像书法家写字一样,第一笔落笔歪了、误差了那并不重要,书法家就要有个“整体感”,做到往后的每一笔都是歪的,来匹配第一笔的差误,最终拉扯平。这就是总装工艺的精髓。也是后世德国人的一立方体积的机床中能有一万多零件的牛逼之处,一万多个零件的匹配如果吃不透,哪怕有图纸,最后真会多出零件来的,不是说国内的师傅不会看图纸,是因为每次衔接的误差一但不合格,几万处衔接的“累积误差”就大于一两个配件了,再也没有位置把它们装上去。 居于此,在北京潜心学习的卓洛兰对女强人叶无双充满了敬佩,觉得她除了生活作风有点差劲外,是个非常不不起的工业人,要是……能从她的手里订购一些蒸汽机去草原上就好了。 但试探了叶无双两次口风后,卓洛兰得到的回答是:不可能,大魔王不会开放蒸汽机出口,至少三年内不可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