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上枢密书-《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2/3)页
王雱摇头喃喃道:“我可以试试但机会不大,如果我是韩琦那就没问题,但我人微言轻甚至是个孩子,且和他有矛盾,他会天然抵触我。加之我大宋特殊政治气候,打败仗他是不在乎的,但现在不回应丢了国格,或者被入侵的面积过大、他李参有政治责任,于是李参未必不懂这些,却仍旧要做出这样的部署。这样部署了他也不会主动去捅西夏人,因为他不是个敢承担国战责任的人,于是,会做出了这些部署后他就会停止后续动作,请示枢密院和皇帝,那么后面就是枢密院和皇帝的锅了,他李参既没开战,也没丢失国格和土地,没他什么责任。”
药丸啊,随从们纷纷叹息,官僚误国。
但李参已经算是很好了,夏竦时期会比这还糟糕些,这就是大宋对比西夏这么强的国力,却一次国战都没有打赢的根由。
狄青哪类将领有些能耐,懂军事,却又限于规矩和政治气候,导致他们没有话语权,除范仲淹外,任谁一个帅臣也不喜欢听狄青他们说话,因为两个群体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目的不同,导致作为就不同。
就像现在的局势一样,李参做这些部署目的是装逼,保持国格要面子,同时不担负较大责任。
但种鄂很实际,反抗不了大趋势潜规则的情况下,他真想用一千精骑打出个类似“珍珠港”的有效战术来,然后跑回延安府要塞去躲着。至于捅了人后的会发生什么,反正和他种鄂关系不大,首先洪水滔天的是抚宁县,其次背锅的是绥德军。
因为种鄂已经解锁了绥德军机动权,曹首义若没有第一时间领悟李参大爷的“政治意图”,没第一时间把绥德军主力开至李参大爷认为合适的位置,那么抚宁县洪水滔天后的锅,就是曹首义的。
太阳底下没什么新鲜事,这就是官僚军阀间的战场政治,叫艺术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韩琦在好水川失利,也是类似这样的原因在拖后腿。
范仲淹当时在陕西的策略和大雱现在如出一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用去管西夏人的扣边和骚扰,他来就让他来,紧守东西线的几大要塞,保存作战主力和基本生产力就行。至于后面该干什么历史没说。
不过夏竦当然不敢担负这样的责任,他比李参还猥琐。然后当时韩琦大爷扮演的是现在种鄂的角色,韩琦反手弹劾了老范一波之后就果断出兵了。可惜韩琦战略问题不大,但战术太狗屎,八千将士出击肯定是昏招。历史没具体说老韩的阵容配置,但大宋没那么多骑兵给他用,所以想都不用想,韩琦的八千人是低配乞丐版。
好水川如果换做是大雱打的话,会把编制腰斩两次,顶多两千精骑出兵。反正他区区八千人也可能打出什么战略效果,既然只是局部战术效果,针刺在身上西夏人也是会疼的,反复几次收割后,你看他西夏还有多少士气军心可以用于挥霍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说起来老夫子们似乎也都懂,但也总是重复着差不多的愚蠢错误,这就是本质。
否则陈署八千众埋骨昆仑关,狄青则八百精骑大破昆仑关,这么明显有效的战术应用不去复制学习,除了是愚蠢和犯浑还能说什么呢。
于是这次其他人是蠢材装逼,但种鄂明显就打算复制战神狄青的昆仑关战术,就是这个原因,其他人蠢到把主力开出去,而种鄂只低调部署了一千精骑。
然而那是我大雱的活,必须破坏了老种这个阴招。反正我大雱坑起来连我自己都怕。
YY到此,王雱的思路也清晰了起来,背着手道:“安东。”
“卑职在。”安东出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