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政治血统-《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2/3)页

    但这既然是张方平和司马光的联合奏报,那么没干货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质疑的。

    只是很难想通啊。要说这群人都是朝廷坐塘鱼老江湖。以大宋的形势,没有大乱但各种小病痛随时有,到处有,大家都习惯了,今个陈留县乱,明日陕西局部出事,后日又是江州不安宁。在一个国家来说这都很正常。但是从未听过在没有可用军队驻防的情况下,混乱持续不到一日就被平定的消息。

    赵祯又心情很好的样子道:“看诸位臣工有疑惑,这是正常的,拿到文报时候朕也觉得难以理解。但这就是张方平和司马光的联合奏报,这两家伙各自都有毛病,不过他们既然统一了敢这样报,朕就敢相信。朕还信任自己的眼光,说明朕封王雱为神童是正确的。”

    “陛下英明。”大家一起笑道。

    赵祯叹息道:“你们啊,就会这么说。朕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有时候朕会糊涂,有时候朕又会明断。譬如在司马光的任用上,当年在韩琦范仲淹战法之争的时候朕就糊涂了。好事多磨,朕力排众议任用的王安石和王雱发挥了作用,朕力排众议启用的狄青平定了侬智高。这些事朕又觉着做对了。”

    众人面面相视了起来。

    赵祯接着道:“进入这里前朕在心里担心一个问题,舒州暴乱虽然平定,但总体伤亡的数字并不好看,有一千人死去了。进这里前朕也在想,一些臣工会当面质疑死亡人数,朕该作何回答?”

    大家继续面面相视,但既然皇帝这么说了,也就不好意思过激的质疑死亡数字了。

    赵祯道:“有质疑是正常的,朕本身也在质疑。但要质疑的话,就要质疑王安石否定司马光的指挥权,还要质疑朕钦点的神童,更要质疑司马光以及张方平的人格。好在王安石刚刚的话给了朕一个新的思路,即王雱的平乱是果断且有效的这毫无疑问。有争议的地方在于:他激进的手段有没有错杀?”

    “朕觉得也许又也许没有,谁知道呢?但有一点被王安石刚刚说明白了,既然暴乱,既然是军事平乱,一定会阵痛的,一定会死人。所不同的是,是否在其位而谋其政。司马光受伤,当时舒州指挥构架已经被打散,王雱临危受命平乱,他敢担负过失风险,最大程度制止了凶手残害弱者。而事后,显然王雱的作为通过了张方平和司马光的联合审核。”

    顿了顿赵祯环视一圈道:“这就是王安石说的执政风险所在。王雱有能力平乱,当然也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不犯错,代价会是暴乱持续,死更多的人,然后带来瘟疫。显然那不是王雱的错,是暴徒和瘟疫的错。但王雱选择了‘执政’且成功了。朕相信司马光和张方平的审查,你们呢?”

    全部人低着头。

    包拯严谨的道:“既然通过了审查,又没证据表明王雱存在滥杀无辜,那老臣支持陛下说法。”

    赵祯道:“既然朕的神童于这个年纪就彰显了骁勇善战的执政才能,又有张方平、以及河1北富弼的推荐和保举,朕打算现在就把王雱提前选入流内官使用,为了大宋发掘人才诸位以为如何?”

    汗,这次以文彦博和王安石为首的人出列大呼:“陛下不可,我等不是要质疑王雱的道德和能力,也不是要质疑陛下的眼光和判断,还不想说张方平和富弼。而是不论如何他只有十一岁,固然有才但不定性,把一个孩子选入流内官使用,对我大宋体制的影响太大。”

    赵祯暗暗好笑的寻思,朕就知道你们会这么说,所以才狮子大开口说“流内官”呢。

    这下赵祯便又道:“好吧你们的顾虑有些道理,那朕退一步,赐王雱正九品文散官‘儒林郎’,列入系列观察为朝廷储备人才,择机启用,这总行了吧?”

    既然不“流内”了,皇帝也都说出“朕退一步”的话来,于是大家只得低着头了。

    王安石又想了想觉得没毛病,这个官可不是我老王开口要的,乃是张方平和添乱的富弼更具情况作出的理智推荐。且那小子真有功劳,既然没找到他的毛病,总不能因为他是我王安石的儿子,就不许有官位吧?

    是的在大宋大佬推荐也是做官的一种途径,就算皇帝不接受推荐、不任命,那么被推荐人再去考试也是有“加分”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