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纵使是这样,王安石也没有失宠,皇帝仍旧护着他。皇帝只是恼火于他太过“实事求是”,又不是写不出好文章来,你声情并茂的跟着那些精英保守派一起痛哭流涕的写篇同情天下的文章、和大家一起装哭会咋地? 然而王安石说没精力去写文章装逼。拗相公就这德行,就如同他现在面对司马光的断章取义不回应一样。 所以那个历史时刻,面对拗相公的固执,面对保守派的逼宫,皇帝哭了。 是真的哭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那个时候,一个骨骼惊奇的画家画了一副“千里饿殍图”给皇帝看,说这是东京城外的情景。有图有真相,励精图治又节俭的皇帝看到后就哭了。 画画的人是王安石的学生,那学生说:废除新法,旱灾就过去了。 皇帝被唬的一愣一愣的,拿着图去问王安石“画里的情景是真的吗”。 王安石看了之后说“是的”。 皇帝问“画图的是你学生,他是奸人吗”。 王安石说“他是我学生,是个好人”。 皇帝就懵逼了“你学生说把你罢相、废除新法,自然灾害就过去了,他说的对吗”。 王安石回答“他说的不对。饿死人是因为自然灾害,他便秘是因为他粗粮吃太少。我老王在自然灾害和他便秘事件中,只是关联,没有因果关系”。 汗,这就是大魔王干瘪瘪的回答。他不是不会修辞,但他就是这么回答皇帝的。 老王他基本上释义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一说。 很不幸,最后皇帝也顶不住压力了,王安石罢相后,被那个学生说中了,的确下雨了,灾害过去了。 这兴许是个巧合,又兴许是真的有历史发明家在玩弄文字游戏打时间差。 这在文学上很容易做到,假设罢相后两天就下雨就记录“两天”,若时间较长才下雨,可以记录为“王安石罢相之后下雨”。 这没毛病,是严谨的文字表述,只是缺少细节而已。和现在的司马光写王雱如出一辙。 不变的一个事实是:在封建迷信的古代,天不挺大魔王。遇到这事后就注定要被妖魔化,除非王安石逆天到破四旧破迷信,否则天下官僚一渲染,在民智未开的古代,百姓就真的不信王安石了。 这其实不是迷信而是政治。 所以先不说往后,也就是司马光在京城写文章、而王安石不回应的现在。舒州也开始议论纷纷了,老套路,几乎整个淮西的官员有意无意的在州学、县学、以及私家书院中,推崇大家司马光的文章,进而渲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