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釜底抽薪-《明末称雄》
第(2/3)页
怔了一下,倪元路起身,取下了自己的梁冠。
“臣有负陛下所托。”
“姚少傅年纪也大了,先前已经请辞,朕强留你担任了第一任众议长,也是辛苦你了。朕也不忍心你如此操劳,今日特许姚少傅辞去众议长之职,回乡安享。”
众人又是一震。
连撤两位议长,哪怕姚明恭这个议长只是个养老院的议长,但却还挂了个总理参政衔啊。不管大汉怎么分权分立,这总理处却是大汉最高决策中枢,总理参政,那就相当于众多宰相中的一个。
但皇帝今天语不惊人誓不休,他还没完。
“王坤,你跟随朕数年,劳苦功高,在司礼监也三年了,朕已经命人在你家乡为你修建一处安享晚年的别墅庄园,你回乡荣养吧。”
王坤脸苍白苍白,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就做错了什么。
“从明年开始,朝廷就要全面推行新法,官吏四年一任,两年一大考。每个职务最多连任两届,不论是知县还是首辅,都是如此。你们三位年纪也大了,朕就不留你们再辛苦四年,今年就回乡安享吧。”
“另外,司礼监掌印太监以后不再加总理参政衔。”
“袁先生。”
“臣在。”首辅连忙站起来。
“先生还年富力强,朕就将内阁交给你,从明年开始,正式实行新法,朕希望先生能为朕再带领内阁八年。”
袁继咸今年五十五,八年后也才六十三,其实还相当年轻。但皇帝的话已经很明显,袁继咸已经担任了三年的首辅,这三年可以不计在新法规定的最多不超过两任八年的限制里。但也仅能再任满两届八年,就得让位。
“是。”袁继咸回答。
“原朝鲜总督张国维接任参议大夫,原直隶总督李树初接任众议大夫。”刘钧先是免了三位总理参政,现在又新提了两位上来,加上被撤去总理参政衔资格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现在总理处仅剩下了七位总理参政,全新一届的总理参政组成。
七位参政,来自三驾马车和枢密院及顺天府,两位内阁大学士,两位议长,一位御史大夫、一位左枢密使还有一位京师府尹。
太监彻底出局,被清出了朝廷中枢,军界也仅保留了一席。
刘钧也通过这一调整,再次强化了总理处这个衙门的重要性。如今的朝中格局,内阁已经相当于后世的******,枢密院相当于总参。议院自然是国会,御史台则相当于美国的最高法院了。
而在这四大衙门之上,刘钧又还有总理处和军机处两个名义上为皇帝谘议顾问机构,实际上总理处相当于英国内阁,或者说是中国的真知局,军机处相当于军委了。
这两个机构是皇帝的谘议参谋机构,但刘钧却通过这两个机构分统文武。
其实不管是隋唐朝的三省六部,还是后来唐宋的中书门下,还是元朝的中书省或者明的内阁,不管各朝的中枢权力由哪个部门掌握,其实改来改去,都是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控制而已。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初时也是皇帝为分宰相之权,而在内朝设立的尚书台,最后渐形成了尚书省,后来到了三国时期,中书门和门下省又形成,目的则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利。
到了隋时,三省六部整齐划一,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但在隋时,三省中尚书省依然权力最大,因此到了唐朝时,为了限制和分割尚书省的权利,又设立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头衔,最后更形成了加中书门下同平章事衔才为真宰相,不加这个衔的尚书省左右仆射都不能进入中枢参与决策。
到了宋朝后,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后干脆下旨,明朝不得再设宰相。后来用内阁大学士来分担宰相之责。
可以说,不管是从秦汉时的宰相还是到了隋唐时的三省,以及宋时的中书门下,或者明的内阁,都其实是皇帝为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一种努力。
中枢机构变来换去,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平衡。
明朝废除丞相,后来设了内阁,再到后来又让司礼监批红,形成了内外朝,都是缘于此。大汉立国不过三年,刘钧也是不断的调整,但目的也是一样,为了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使得臣下的权力相互制衡,同时也要相互合作。
到了现在,也算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
这次倪元路投的反对票,让刘钧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这个格局有些不太稳定。继续留着倪元路,若是内阁再次提出考核法案,参议院很可能会再次否决,毕竟这涉及到了许多官员的利益。
第(2/3)页